斗彩

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
斗彩又称逗彩,瓷器釉彩工艺之一。[1]因图案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拼斗完成而得名。[2][3]
“斗彩”这一名称最早见成书于清雍正乾隆年间的《南窑笔记》。[3]做法是在坯体上以钴料绘制出部分花纹或花纹轮廓,上釉后,烧成瓷器,又以多种彩色在釉上画完图案,再经700°~800°C烘烧完成。[2]创烧于明朝宣德年间,明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3]
成化斗彩常为杯、碗、碟、盘、罐,形体一般不大,造型轻盈秀丽。胎体细白,釉质莹润。色彩较淡雅,釉上的彩色全部出现在釉下的蓝色轮廓之内。装饰主题以折枝和缠枝花卉居多,也有婴戏、高士、落花流水、子母鸡、花鸟、瑞果、应龙等,风格秀雅。成化以后,明官窑仍在生产斗彩,但造诣逊于成化。入清以后,官窑、民窑大量烧制斗彩。民窑器多书宣德、成化年款,官窑则多书康熙雍正年款。清代斗彩以雍正(1723~1735)年间的官窑产品最精,纹饰布局进究对称,描绘工整,色彩艳丽。明、清时期斗彩主要为景德镇产品。[2]

历史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