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

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的中国通俗读物
连环画,亦称连环图画、连续画,旧称“回回图”,俗称小人书,[1]是通过多幅画面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发展始末的艺术门类,以图文结合为主要表现形式。[2]中国具有连环画特征的作品古已有之,其雏形最早可追溯至汉代以前,[2]但直至1927年,陈丹旭绘制的《三国志》才第一次正式使用“连环图画”这一名称。[1]
连环画体裁形式多样,从篇幅来划分,有长篇(100幅以上,可达上千幅)、中篇(20幅~100幅)与短篇(20幅以下)等。[3]连环画的形式不像绘画受静止独立的时空约束,可运用中国画版画、油画、漫画等多种技法来表现故事内容;[2]在艺术特色上具有脚本的文学性、人物形象的鲜明性、故事情节的表演性、多幅连续的完整性、表现手法的直观性等特点。[4]

命名

连环画是连环图画的统称。“连环”是传统话语,本意指连结成串的玉环,引申为连续不断、连绵交织等意思。连环图画得名较晚,第一本标明“连环图画”字样的是陈丹旭所绘、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三国志》,问世于1927年,自此“连环图画”才成为一个通行的专有名词。[5]

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