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蚓蛔线虫

蛔虫科蛔虫属动物
似蚓蛔线虫(学名Ascaris lumbricoides),简称蛔虫,是蛔虫科蛔虫属动物。[1][2]似蚓蛔线虫成虫呈长圆柱状,头、尾两端略细,形似蚯蚓。[3][4][5][6]雌虫长20~35厘米,最宽处直径为3~6毫米;雄虫长15~31厘米,最宽处直径为2~4毫米。[3][5]活虫呈粉红色或微黄色,死后呈灰白色。[3][5]体表光滑可见细横纹和两条明显的侧索;口孔位于虫体顶端,其周有三个呈“品”字形排列的唇瓣,唇瓣内缘有细齿,外缘有乳突。[3][4][2][7]
似蚓蛔线虫呈世界性分布,主要流行于温暖、潮湿,生活水平低,卫生条件较差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主要寄生于人体小肠,以空肠多见,其次是回肠。[3]其是最常见的人体肠道寄生虫之一,2009年,全球约有14亿人感染蛔虫病,至2021年,全球仍约有4.5亿人感染蛔虫病。[3][5][8]
似蚓蛔线虫的幼虫、成虫均能致病,会导致患者产生超敏反应、营养不良等问题;可采取实施普查普治患者及带虫者、加强粪便管理及加强卫生宣传教育、预防感染等防治措施。[3][9]

形态特征

似蚓蛔线虫成虫呈长圆柱状,头、尾两端略细,形似蚯蚓,是寄生人体肠道的线虫中最大的一种。[3][4][5][6]雌虫长20~35厘米,最宽处直径为3~6毫米;雄虫长15~31厘米,最宽处直径为2~4毫米。[3][5]活虫呈粉红色或微黄色,死后呈灰白色。[3][5]体表光滑可见细横纹和两条明显的侧索;口孔位于虫体顶端,呈不规则的三角形,其周有三个呈“品”字形排列的唇瓣(1个较大的背唇瓣,2个略小的亚腹唇瓣),唇瓣内缘有细齿,外缘有乳突;直肠短。[3][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