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蓝之狱

明初重大政治案件
洪武二十六年(1393),明太祖朱元璋借口凉国公蓝玉谋反,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重大政治案件。因蓝玉案被株连杀戮者,当时称之为“蓝党”。蓝玉案与胡惟庸案合称为“胡蓝之狱”。经两个案件发生后,明朝元功宿将已屠戮[dài]尽。[1]
胡惟庸案,胡惟庸是[háo]定远县人,李善长的亲戚。他早年跟随朱元璋起兵,历任官职,深得朱元璋信任。但他任丞相后独断专行,还在朝廷中培植私人势力。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杀了胡惟庸,之后不断牵连扩大,此案延续十年,诛杀三万多人。[2]蓝玉案,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因战功被封为凉国公,但他为人骄横。洪武二十六年,蓝玉锦衣卫控告“谋反”,狱词称他拟趁朱元璋籍田时叛乱,朱元璋遂族诛蓝玉等,受此案株连被杀的高官有 25000 人。[3]
这两个案件合并称之为胡蓝之狱。[3]

简介

朱元璋出身淮西贫民,曾入皇觉寺为僧,从他投入“红巾军”,到建立了大明政权,戎马征战十几年。他的成功,得益于身边一批运筹帷幄、能征善战的淮西文臣武将。朱元璋称帝后将这些开国功臣都封以高官贵爵。他们中间文臣以李善长胡惟庸等为中心,武将徐达唐胜宗蓝玉等为中心,组成了势力强大的"淮西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