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姜

药物
老虎姜,一种药物,始载于《陕西中草药》,为百合科植物卷叶黄精的根,多年生草本,高80~150厘米;根茎肥大,成不规则的结节块状,形似生姜,茎痕明显,呈圆盘状;茎圆柱形,具条棱,稍弯曲;叶3~8片轮生,线状披针形,长7.5~12厘米,先端卷曲,下面有粉;花小,白色、绿色或带紫色,每一总花梗着生1~4花,轮生;苞片披针形,白色,膜质;花被筒状,先端6裂,裂口有乳突状短柔毛;雄蕊生花被筒中部以上,花丝有缘毛;花柱长等于子房,浆果球形,熟时黑色,生于高山林缘,春、秋挖取根茎。[1]
老虎姜分布于天水、武都、平凉庆阳甘南临夏定西等地区;药用根状;秋季采挖;除去泥土及须根,切片,晒干或鲜用;性甘、平;有小毒;具有补肾润肺,益气滋阴等功效;主治脾胃虚弱,肺虚燥咳,头晕身痛,病后休弱等症。[2]
据记载,西南地区特别是四川的苦黄精主要来源于老虎姜。宁夏不将老虎姜作黄精药用,而称为“白药子”药用多年,当地俗称“老虎姜”。为了区别于防己科白药子,《宁夏中药材标准》1993年版将本品正名称“老虎姜”,别名称“白药”予以收载。[3]

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卷叶黄精根茎。春、秋挖取根茎。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切片,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