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e

维生素的一种
1
2
维生素E(vitamin E)亦称维他命E,又名生育酚或产妊酚,最早在1922年由Herbert Evans(赫伯特·埃文斯)和Katherine Bishop(凯瑟琳·毕肖普)发现[1],后续陆续发现天然存在的维生素E有四种生育酚(tocopherol)和四种生育三烯酚(tocotrienol)共八种类似物,其中α-生育酚含量最高,生理活性也最高。维生素E外观为金黄色或浅黄色粘稠油状液体,无臭,有温和的特殊气味[4],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脂肪等有机溶剂维生素可见光稳定,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分解;对酸和热都比较稳定,在碱性环境不稳定。维生素E对氧敏感,具有抗氧化作用。[3]
维生素E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无法自身合成,主要从外界食物中获取,维生素E在含油植物组织中含量尤为丰富。在工业上维生素E主要通过天然提取和人工合成这两种方式获取。[5]对于维生素的检测主要通过其氧化还原、紫外吸收和发射荧光、色谱分离三种原理进行检测。[6]
维生素E有着抗氧化、提高机体免疫和调节机体相关酶的活性的作用[6],故在医药、食品、日化、畜牧业有着广泛的应用。[7]

发现历史

维生素E的发现可追溯到18世纪20年代,1922年,Evans(埃文斯)和Bishop(毕肖普)发现怀孕白鼠日粮中缺某脂溶性物质时胚胎死亡或被吸收,当时把这种脂溶性物质成为“X因子”,两年后正式命名为维生素E,在后续的研究中逐渐发现了维生素E的其他缺乏症。1936年,Evans(埃文斯)及其助手从小麦胚油中分离出了α-生育酚,后续又陆续分离出了β-生育酚和γ-生育酚,1938年由其他科学家发现了α生育酚化学结构并在次年实现了化学合成α生育酚。在六十年代,科学家又发现了类似于生育酚结构的物质,命名为生育三烯酚,目前天然存在维生素E中共发现四种生育酚和四种生育三烯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