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

抗佝偻病维生素
维生素D(vitamin D)是一组脂溶性固醇化合物的总称,不溶于水,微溶于油脂或乙醇,易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主要用于治疗佝偻病。它能够促进肠壁对钙、磷的吸收,以及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调节钙磷代谢。维生素D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能够改变机体对感染的反应。
已知的维生素D主要有D₂、D₃、D₄、D₅。过去认为的维生素D₁实质上是维生素D₂与感光固醇混合物。在这四种维生素D中,以维生素D₂(骨麦角钙化醇)和维生素D₃(胆钙化醇)在营养学上具有较为重要意义。维生素D都由维生素D原转化而来,维生素D原在动物和植物中均有存在,D₂原麦角固醇存在于植物中,D₃原7-脱氢胆固醇存在于人和动物的皮下组织和血液等。
维生素D在动物的肝、肾、脑、皮肤以及蛋黄、牛奶中含量较高,鱼肝油含量最丰富。推荐65岁以下人群每日摄入10μg(相当于400国际单位),65岁以上人群每日摄入15μg。[5][6][7]

发现历史

1916年,维生素D从鳕鱼肝脏中分离出。后证实有维生素D₂和维生素D₃两种。维生素D₃源于动物,为紫外线照射人与动物皮肤后,由皮肤内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而成,维生素D₂源于植物,为紫外线照射麦角固醇形成,极微量存在于自然界。维生素D₂和维生素D₃皆可自然合成,维生素D₄为人工合成的维生素D₂类似物。[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