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肯尼迪

第35任美国总统
约翰·肯尼迪,全名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1917年5月29日-1963年11月22日),昵称杰克,又称JFK、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布鲁克莱恩民主党人,爱尔兰裔美国政治家、军人[2],美国第35任总统。[3][1][4][5][6][7]
约翰·肯尼迪毕业于哈佛大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参加美国海军,成为了一名上尉军官,曾获“紫心勋章”。1945年退役后在国际新闻社当记者。1946年至1950年连任众议员。1952年成为参议院议员,分别在参议院政府活动委员会等五个工作委员会担任过委员,还担任过国际组织事务和非洲事务小组委员会主席。在对外政策方面,他支持艾森豪威尔主义,也是麦卡锡主义的积极支持者。1953年9月12日与杰奎琳·布维尔结婚。1956年写成《勇敢者的画像》一书出版,获得普利策奖。1960年约翰·肯尼迪作为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以“新边疆”的口号参加竞选,并击败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信奉天主教的总统。他大力改组白宫,扩大总统权力,重用一批学者专家“智囊”人物,以协助其制定内外政策和新的“全球战略”。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美国经济一度出现回升;对外反对共产主义,支持冷战和平演变政策。约翰·肯尼迪在任期间,美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外交方面,他成功处理了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并与苏联达成一项禁止在大气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的协议,这是自冷战开始以来缔结的第一个武器控制的条约。1963年11月22日,当约翰·肯尼迪和夫人乘车经过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区时,遭到枪击身亡,年仅46岁,成为去世的美国总统中最年轻的一个。[3][1][4][5]
在约翰·肯尼迪葬礼的两天后,约翰逊总统用下面的话表达了美国人民的感受,“任何伤心的话都无法表达我们遭受损失的心情,任何有力的语言都表达不了我们要继续完成他所开创的把美国向前推进的事业的决心。”[3][1][4][5]肯尼迪逝世后有很多纪念活动和以他命名的建筑、航母,包括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肯尼迪号航空母舰、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8][9]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