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

技术名词
类型(type)以及类型系统的起源以及研究与发展是独立于OOP的。早在五十年代的FORTRAN语言编译器实现中,就已经采用类型系统作为类型检查的一种手段。广义的类型一般被定义为一种约束,也就是一种逻辑公式。而在对类型的研究过程中产生多种方法,比如【C&W 1985】等。而代数方法(algebraic approach)是一种非常好的建立类型的形式化规范的方法。代数中的一个类型对应于一系列元素,在它们之上定义代数操作。同时在此基础上二阶λ演算已经被用于继承和模板所支持的模型。在上面两种方法中,类型被认为是一系列满足确定约束条件的元素,更抽象的方式可以把一个类型当作规定一个约束条件,如果我们规定的约束条件越好,相对应的被定义元素的集合就越精密,所以逻辑公式(logical formulas)就成为描述类型特征的最合适工具。
在这里,我们不想深入的探究对于类型理论的各种不同的数学模型,我们需要明白的是类型(type)以及类型理论这个在编程语言中经常应用到的概念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而其自身理论的发展并非局限于OOP之中,但当两者相结合的时候就对我们的程序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四个概念

类(class),类型(type),接口(interface)以及契约(contract)。这里我们说到的类型和上面提到的类型有所不同,是狭义的OOP中的类型。为了理解这几个概念,我先划分出三个概念域:一个是针对现实世界的,一个是针对特定程序设计范型的(在这里就是OO设计范型),最后一个是针对编译器实现的。也就是说,在现实世界中的概念必须有一种手段映射到OO范型中去,而OO范型中的概念也应该在编译器实现中有相同的概念对应。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说,类是做为现实世界中的概念,而传统的OOPL都会提供class关键字来表示对现实世界模拟的支持。而接口,是作为OO程序设计范型中与类对应的一个概念。在OO设计中,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针对接口进行设计和编程,而接口的实质含义就是对象之间的一种契约。而类型就是编译器实现中针对类和接口所定义的对应概念。可以这样说,类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客观概念,是唯物的。接口是设计人员定义出来的,存在于设计人员心中的概念,是唯心的。而类型是类和接口这两种概念的编译器实现的映射概念,也是唯物的。类型主要是用来指导编译器的类型检查的谓词,类是创建现实对象的模板,接口是OO设计中的关键概念。这三个概念相互区别(分别位于不同的概念域),又相互联系(都是代表相同的概念的不同概念域的映射)。有了上面的理解,我们看看下面最常见的Java语句:
people a=new 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