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不害

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中法家派代表人物
申不害(前385年-前337年),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本为郑国人,公元前375年,郑国为韩国吞并,申不害就成了韩国人。这位战国时期的改革家,长期被归于法家代表人物,相当关注“术”。他在韩昭侯时被任为相,主持变法,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1]
在郑国时申不害是一位小官吏,公元前375年在韩国灭了郑国,申不害从此成为韩国人。他在韩国也是一位官级很低的官吏。他在韩国陷入困境时积极进言,以示弱帮助韩国摆脱了困境,得到了韩昭侯的信任和重视。后来被任用为韩国的相。申不害还对韩国进行了变法改革。他鼓励百姓进行农业的生产发展,大力发展铸铁业,改善官吏队伍,巩固国家的政权。申不害的示弱方法让韩国实现了自救让韩国走出了危机的境地。申不害的变法让韩国实现了兵强马壮,提高行政效率,让韩国的国力得到了加强。[3]公元前337年,申不害卒于韩都(今新郑)。[1]
申不害《申子》一书,对中国古代法律思想、政治思想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术” “法” “势”是申不害思想的重点。申不害从君主的角度阐述了立法的重要性,提出君主要明法,正确任法。术即是用来辅佐法律实施和政策推行的一种政治策略,申不害“术”的思想是“明君治国”之策。申不害“势”的思想体现在他变法在中时加强君主权力的方法。他认为拥有了权力,法律法规才能得以实施。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对《申子》与后主评价道申不害的思想是可以让君主“劳长逸之术”以此王夫之是高度评价申不害《申子》一书。海外汉学家顾立雅对申不害的思想赞赏,认为申不害对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影响无人能及,最为深远。[4]

人物生平

生平考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