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地黄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怀地黄,别名生地熟地[2],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1],块大质佳、油性大,其横切面中心有黄色的“菊花心”[8],在古怀庆府(今河南焦作、温县博爱修武沁阳等地)种植的地黄品质为佳,故名“怀地黄”[9]。医家陈嘉谟曾赞誉怀地黄:“怀庆产者,禀北方纯阴,皮有疙瘩而力大。”《本草问答》一书中也载:“河南居天下之中,则产地黄,人见地黄黑色,不知其未经蒸晒,其色本黄。” [10]
地黄一般以根茎入药,入药部分被称为干地黄生地黄等,根据怀地黄的不同炮制方法,可以将怀地黄分为鲜地黄、生地黄和熟地黄3种[11],其中鲜地黄呈纺锤形或条状,生地黄多为不规则团块或长圆形,表面棕黑色或灰棕色[12][13],据中药典籍《中华本草》记载,鲜地黄味甘性寒,可用于治疗急性热病、高热神昏斑疹等疾病;生地黄味甘微寒,可用于治疗热病烦渴、内热消渴、温病发斑等疾病。同时怀地黄可用于炖煮饮食,如怀生地葛根炖猪尾汤、生地羊肉汤[14][2][15]
怀地黄于2006年入选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并规定了怀地黄地理标志产品的各项指标[12],其保护范围为焦作市行政辖区的沁阳市孟州市温县博爱县、武县和修武县[12]。在产业方面,2019年焦作市武陟县大力发展脱毒怀地黄种栽繁育[16],至2023年,进一步发展范化优质高效栽培技术[17],种植怀地黄面积可达上万亩[15],农业农村部公示武陟怀地黄入选2023年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录[18]

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