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瑶卿

京剧表演艺术家
王瑶卿(1881年—1954年),字稚庭,号菊痴,京剧演员、戏曲教育家,被京剧同仁称为“百科全书”和“通天教主”。祖籍江苏淮安,出生于江苏,后久居于北京。父亲为昆曲旦角演员王绚云。[1][2]
王瑶卿9岁开始跟田宝琳学习青衣戏。12岁之后又拜谢双寿、杜蝶云等人为师,学青衣、花旦、刀马旦戏;[1][2]14岁时登台演出,剧作《祭塔》《虹霓关》等都很受观众的欢迎。16岁加入福寿班,这是他搭大班演戏的开始。随后因倒仓辍演了一年多,回家休息,并与花旦杨桂云的女儿结了婚。[2]1898年,他嗓子恢复以后,随岳父杨桂云加入四喜班演戏。1906年入同庆班与谭鑫培长期合作。1909年,他自己挑班演出于丹桂园,改变了以往京剧舞台上以生行领衔的局面,形成了独树一帜,风格清新的“王派”。[1][2]到民国初年,王瑶卿三十多岁,由于演出劳累,嗓音逐渐差了,便减少以唱功为主的青衣戏。[1][2]20世纪30年代初,王瑶卿在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任教,他为京剧培养了许多人才,并打破了不收女弟子的传统。四大名旦也曾在他门下学习。新中国成立后,王瑶卿为新中国的戏曲教育事业贡献出他晚年的全部力量。[2]1950年春,文化部戏曲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正式建立,聘请了王瑶卿为名誉教授,1951年,戏曲实验学校改隶于中国戏曲研究院,王瑶卿任校长。1954年,王瑶卿因患脑溢血病逝,享年73岁。 [2]
王派唱腔刚柔并济、古朴典雅,王派的表演稳健洒脱、以情取胜。[2]王瑶卿善创新腔,他创的腔既柔和、婉转,又能突出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后来常演的传统剧目中一些旦角戏,几乎都有他编创的新腔。[4]王瑶卿创造的“王派”成为京剧旦角艺术的基本流派。他首先突破了京剧界多年来的陈规旧念,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特点融合在一起,创造了“花衫”这一行当,为旦角开辟了新的道路,并促进了旦角与生角并驾齐驱的发展。[2]2016年,“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纪念一代宗师王瑶卿先生诞辰135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5]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