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

呼吸系统的组成部分
气管:呼吸系统的组成部分,管状,上部接喉头,下部分左右两支通肺

基本概述

连接喉与支气管之间的管道,不仅是空气的通道,而且具有防御、清除异物、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的作用。气管为后壁略平的圆形管道。成人长11~13cm,上端平第7颈椎上缘与喉相连,向下相当第4~5胸椎体交界处,分为左右支气管,分叉处称气管叉。气管依所在部位可分为颈段和胸段两部分。颈段较短,沿颈前区中线下行,前面有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覆盖,相当第2~4气管软骨的前面尚有甲状腺峡横过;后面与食管相接,在食管和气管之间两侧的沟内均有喉下神经上行;气管两侧有甲状腺左右叶和颈部大血管。胸段较长,在后纵隔内,其前面有至动脉弓及自弓发出的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再前面还有左、右无名静脉和胸腺(小儿),后面仍为食管。气管由软骨、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所构成。气管软骨大多为14~16个,彼此借韧带相连,气管软骨呈“C”字形,缺口对向后方,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膜性壁所封闭。气管切开通常选在第3、4或第4、5气管软骨环处沿正中线切开。
喉与支气管之间的一段呼吸管道,位于食管前方,呈后面略扁的圆筒形。上与喉相接,下入胸腔分为左右支气管,长约9~13厘米,直径约15~20毫米。气管壁自内向外由粘膜层、粘膜下层及外膜组成。粘膜层有纤毛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夹有杯状细胞。上皮基膜明显,固有膜内有丰富的弹性纤维、淋巴组织和浆细胞,纤毛可向咽喉方向摆动,将尘粒与细菌等随粘液一起运到咽,经咳嗽反射排出。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有气管腺,开口于粘膜表面,上皮和腺体的分泌物是防止尘埃入肺的保护装置,分泌物中含有各种免疫球蛋白,具有抑菌和抗病毒的作用,是机体防御系统的组成部分。外膜由14~16个“C”字形透明软骨环和环间的结缔组织构成,软骨环的缺口朝向后面,缺口之间有平滑肌束及弹性纤维构成膜性壁。软骨起支架作用,有弹性,可使管腔保持开放状态,以维持呼吸功能的正常进行。平滑肌和弹性纤维可使管壁有一定的舒缩性,适于其后方的食管腔内食团顺利下行及颈的俯仰动作。
气管肌:指气管后壁(膜壁)内的平滑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