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海文化

位于辽宁阜新市沙拉乡的考古学文化
查海文化是一批全新的考古学文化。因查海遗址得名。它是中国北方辽河流域农业重要发源地,是红山文化的源头之一。它是中华民族龙形象形成及作为原始字教图腾崇拜的诞生地。已故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教授为查海遗址题词:“玉龙故乡,文明发端”。国家科委主任宋健1996年视察查海时题词“查海文化,文明之源”。1996年12月25日,查海遗址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考证

查海遗址位于辽宁省阜新市西南约2.5公里处,约现存面积1万平方米。遗址自1986年以来进行过六次发掘。发掘者认为,查海遗存的内涵特征十分鲜明,它与同一地区、同一时期的兴隆洼遗存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故提出了“查海文化”的命名。该遗存已公布两个碳十四测年数据,年代距今6 925±95年,7 360±150年,经树轮校正年代距今7500~8000年,属新石器时代早期。

发现遗迹

查海遗存发现的遗迹有:房址、灰坑、墓葬。发现房址55座,均为圆角方形半地穴式,排列密集有序,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灰坑分圆形与不规则形两种。生产工具有石器和玉器。石器种类少,但数量多,达200余件。以打制器物为主,又多大形器。其中铲状器、斧、敲砸器和磨盘、磨棒所占的比例较大,且特点明显。其它还有刀、饼状器、臼、杵等。制作方法有打制、磨制、琢制和压、削几种。铲状器形制多样,皆打制,均束腰,有柄或宽柄端易于捆缚;出现了穿孔技术制此类器。斧均磨制。磨盘选用长圆形花岗岩石块,磨面中凹。磨棒有长、短两种,短棒兼有杵的功能。玉器工具仅玉斧一类。陶器以夹砂陶为主,泥质陶极少。陶色红褐较少,灰褐为大宗。皆手制,火候稍低。陶器纹饰丰富,“之”字纹和以勾连纹母题为特征的几何纹与斜线纹,构成了查海遗存陶器纹饰的主要特征。器形的大小分别明显,以直腹罐、鼓腹罐和斜腹罐三类为主要器物组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