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

茄科枸杞属植物
枸杞(学名Lycium chinense Mill.),别名狗奶子、狗牙根、狗牙子、枸杞菜等,为茄科Solanaceae枸杞属Lycium[1]落叶灌木[4],常生长于山坡、路边、河旁、池塘边、荒地中。枸杞原产于中国、日本泰国等地,广泛分布在法国德国英国欧洲地区及越南朝鲜亚洲地区。[2]在中国分布在北京、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台湾等地。[5]
枸杞植株较矮小,高1米左右,根的外表面呈土黄色或灰黄色,粗糙,有不规则纵裂纹,易成鳞片状脱落。[4]枸杞枝条呈淡灰色,细弱,弓状弯曲或俯垂,有纵条纹及棘刺;叶纸质,单叶互生或2-4枚簇生[1],叶片卵形、卵状菱形、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全缘,两面均无毛;花呈紫色,边缘具密缘毛;花萼钟状[4],通常3中裂或4-5齿裂;花冠筒稍短于或近等于檐部裂片,裂片边缘有缘毛[1]雄蕊5枚,着生于花冠内,花药丁字形着生,花丝通常伸出[4]。果实为红色卵状浆果;种子扁肾脏形,长2.5-3毫米,黄色。花果期6-11月。[1]
枸杞果实和叶子均可食用,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多种维生素以及有机锗芦丁甜菜碱等,可炒食、煮汤、泡酒,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根皮、果实、叶子也可药用,具有凉血除蒸、清肺降火、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清肝、强化毛细血管等功效[6][7][8];也可作为饲用灌木和蜜源植物提供经济价值[3],甚至可作为良好的观花、观果植物[9]

栽培历史

枸杞在中国最早记录于《诗经》:“陟坡北山,言采其杞”。在唐朝出现人工栽培,在明嘉靖年间开始大规模种植。自宋朝起,枸杞种植方法、枸杞嫩枝[qiān]插技术、枸杞压条繁殖技术等栽培技术均被记载。[10]在唐朝孙思邈的《千金翼方》有4种枸杞种植方法的记录[11],且郭橐驼的《种树书》也有利用枸杞枝条开展打插繁殖的记载,在元朝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有枸杞嫩枝扦插技术的记载,而到明朝,在徐光启的《天工开物》中也记录了伏天枸杞压条繁殖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枸杞的专业研究,其研究成果得到推广并应用于枸杞生产中[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