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数

枚数
邮票的发行是以套的基本单位的,而枚则是最小的计量单位。每个单套邮票的枚数不等,少则一枚、二枚一套,多则十几、几十枚一套。新中国自1949年10月8日发行第一套邮票—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邮票以来,截至2002年底,五十三年间,共计发行纪念、特种邮票866套3053枚(不计入同时发行的东北贴用邮票、无齿孔邮票及配发的小型张、小全张,下同),平均每套3.53枚。这些成套邮票,枚数最少的是1枚,最多的是56枚。全部纪特邮票,其单套枚数种类共有1枚、2枚、3枚、4枚、5枚、6枚、7枚、8枚、9枚、10枚、11枚、12枚、14枚、15枚、16枚、18枚、20枚、40枚和56枚等19种。

发行概况

新中国纪特邮票的发行,根据其不同的特征,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老纪特邮票时期,自1949年10月至1967年4月,期间共计发行纪特邮票199套820枚,平均每套4.12枚;单套枚数种类16种,是单套枚数种类最多的一个时期。第二,“文”字,编号邮票时期,自1967年4月至1974年12月,期间共计发行纪特邮票40套175枚,平均每套4.37枚;单套枚数种类11种。第三,JT邮票时期,自1974年1月至1991年12月,期间共计发行纪特邮票353套1123枚,平均每套3.18枚;单套枚数种类11种。第四,编年邮票时期,自1992年1月至2002年12月,期间共计发行纪特邮票274套935枚,平均每套3.42枚;这一时期单套枚数种类9种,不到全部种类的一半,是枚数种类最少的一个时期(各个时期不同枚数套票发行情况见附表一)。
从附表一中可以看出,五十三年来纪特邮票的发行,以单套1枚至4枚的中小型套票的最多,是主角,共有698套,占全部纪特邮票的80%强。而单套5枚以上的大中型套票相对来讲则较少,只167套,占19.22%,尤以8枚以上的大型套票更少,仅53套,占全部纪特邮票的6.13%。在唱主角的1枚至4枚的套票中前两个时期发行要少些,后两个时期要多得多。老纪特票中单套1枚至4枚的有153套,占同期全部纪特邮票的6.13%。在唱主角的1枚至4枚的套票中前两个时期发行要少些,后两个时期要多得多。老纪特票中单套1枚至4枚的有153套,占同期全部纪特邮票的76.88%;“文”字、编号票中单套1枚至4枚的26套,占同期全部纪特邮票的65%;JT票中单套1枚至4枚的288套,占同期全部纪特邮票的81.58%;编年票中单套1枚至4枚的有231套,占同期全部纪特邮票的84.22%。这中间还有1953年、1958年、1988年、1989年和1992年五个年份,全年所发行的纪特邮票都无5枚以上的套票(详见附表二)。
这就单套1枚至4枚的套票中,发行也不均衡,差距较大。发行数最多的是2枚和4枚的,各有270多套;1枚的也很少,不足150套,最少的是3枚一套的,总共发行了101套,仅是2枚和4枚的发行数的4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