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斯洛伐克

历史国家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英语:Czechoslovakia;捷克语斯洛伐克语:Československo)是指1918年10月28日建立的一个中欧共和国,于1992年解体,其间1939年到1945年是流亡政府阶段,先后历经11位总统。[1][5]
1918年,奥匈帝国解体,从奥地利独立的捷克和从匈牙利独立的斯洛伐克两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18年10月28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6][7][8][9]1939年,纳粹德国入侵导致捷克斯洛伐克解体。1941年苏德战争开始,同年,同盟国开始承认贝奈斯领导的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10]1945年5月9日,捷克在苏军红军帮助下获得解放。1948年二月事件后进行全国大选,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960年,捷克斯洛伐克加入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阵营,改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7][11]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Ksc)新任第一书记亚历山大·杜布切克倡导“人道社会主义”和改革,引发布拉格之春运动,遭受苏联领导的华沙条约组织干预中断。[12]在1989年发生的天鹅绒革命后,共产党垮台,于1990年更名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12][13]1992年,捷克和斯洛伐克走向天鹅绒分离,以和平不流血的方式各自独立成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共和国[7][13][14]
捷克斯洛伐克,这个中欧国家,与苏联波兰匈牙利等人民民主国家、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奥地利和西德接壤,全国分为19个州。[15]在其民族构成中,二战捷克斯洛伐克民族结构趋于简单,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占到了总人口的94%,另外还有牙利人、德国人、乌克兰人、犹太人、吉普赛人等少数民族。[16][17]作为一个人民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的最高立法机关是国民议会,而政府则是最高的执行和管理机构。[1]经济结构多样,以社会主义体制为主。在人民民主制度的框架内,捷克斯洛伐克已将国内大部分生产资料公有化了。[18]工业在国内经济中占据的比重最大。重工业方面,捷克斯洛伐克有发达的冶金工业、机器制造业、化学工业等。捷克斯洛伐克的轻工业也相当成熟,如玻璃、瓷器、木材、皮革纺织等工业。[19][20]捷克斯洛伐克很早就消灭了文盲,并且普遍实行了免费的八年义务教育制度。在高等教育方面,截至1958年已增加到38所高校。[21]

国号

1918年10月–1939年3月: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8][2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