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

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
1
2
捷克共和国(捷克语:Česká republika,英语:The Czech Republic),简称捷克,是位于欧洲中部的多党议会民主制国家,国土面积为7.89万平方千米,首都是布拉格(Prague),官方语言为捷克语。截止2022年底,捷克总人口为1053万。[2][7][25]
捷克地处欧洲大陆的中部核心地带,全境大部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7][26]境内多山地,平原占国土面积的24%,山地面积约占71%,超过93%的面积在海拔200至1000米之间,[26][27][28]主要有克鲁什涅山脉、克尔科诺谢山脉、伊泽拉山脉[29][30][31][32]孕育了众多河流,包括拉贝河(又称易北河)、伏尔塔瓦河[33][34][35]捷克是动物种类最丰富的欧洲国家之一,森林覆盖率为34%,在欧盟居第12位;有大约40000种动物,其中3/4是昆虫。在自然资源方面,捷克相对比较匮乏,种类及数量都比较少,但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都较为丰富。[26][36]
捷克国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末期到达中欧东部的印欧人。[37]5~6世纪,斯拉夫人西迁到今天的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区,公元830年在该地区建立了大摩拉维亚帝国。9世纪末、10世纪上半叶在今捷克地区成立了捷克公国。1419~1437年,捷克地区爆发了反对罗马教廷、德意志贵族和封建统治的胡斯运动。[38]1618年捷克爆发反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起义,被称为“三十年战争”。[39]1620年,捷克被哈布斯堡王朝吞并。第一次世界大战奥匈帝国瓦解,捷克与斯洛伐克联合,于1918年10月28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48年2月,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开始执政。1960年7月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68年春,“布拉格之春”爆发。[40][41]旋即苏、波、匈、保、民德五国出兵捷克斯洛伐克,镇压“布拉格之春”改革运动。[2]1989年爆发天鹅绒革命,捷克政权更迭,由此转向实行多党议会民主制。1990年改国名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1992年发生天鹅绒分离事件,捷斯联邦解体。1993年1月1日起,捷克和斯洛伐克分别成为独立主权国家[2]并在之后加入了北约欧盟与申根协议以及联合国、欧安合作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成员国[2]
捷克是中等发达国家,工业基础雄厚,外贸依存度较高。[7]捷克使用本国货币捷克克朗,工业支柱是以汽车产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在机械、电子、化工和制药、冶金、环保、能源等行业都有着雄厚基础与竞争力。[7]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捷克2022年GDP总量为2909.2亿美元,全球排名第47位[42];人均GDP为27638.4美元。[43]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140个国家和地区中,捷克排名第29位,得分71.2;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捷克营商环境排名第35位。[44]捷克因地处欧洲中心的地理位置,交通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发达,线路密集。[2][45]
捷克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共有17项世界遗产[46][47]境内荟萃了欧洲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建筑风格,[48]其中布拉格老城是完整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首例,[49]还拥有克鲁姆洛夫小镇[16]人骨教堂[17]、跳舞的房子[18]等旅游景点。捷克在历史上还出现过许多著名文学艺术家,如现代派文学和存在主义的先驱弗朗茨·卡夫卡、198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小说家米兰·昆德拉等。[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