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保

元朝末年将领
王保保,即扩廓帖木儿(?—1375年[1]/1385年[2])。蒙古伯也台部人,生于河南光州固始县(今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3]元朝末年将领,河南王,官至太傅、中书左丞相[4]
王保保自幼跟从养父、元末名将察罕帖木儿平叛红巾军[1]王保保的父亲是元翰林学士承旨、太尉赛因赤答忽,母亲是察罕帖木儿的姐姐,后被舅舅收为养子。[5]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闰十月,王保保官至中书左丞相、被封为河南王,奉命统领关陕、晋冀、山东等处及迤南的军马平定江淮,他欲借南征之机收关中军队于麾下,用檄文招集关陕军阀李思齐张良弼等汇合南征,遭抗命不从。[4]为此,王保保与关陕军阀开战,持续一年未分胜负。后来朝廷怀疑王保保有二心,派兵讨伐他,元朝陷入军阀混战,无暇顾及南征平叛。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八月,明军攻克大都(今北京市)。[4]王保保拒绝明朝招降,担任起抗明复元大任,先后在山西韩店和围困兰州时击败明军,成为元朝抗明的核心力量。北元宣光二年(1372年),明朝十五万大军征讨北元,作为北元支柱的王保保,采用“诱敌深入”之计,在岭北大败明军,重挫明军锐气,粉碎了明朝剿灭北元的计划,为北元赢得生息之机,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天下奇男子”[6]。此后,王保保未能再对明朝发动全面进攻,后卒于哈剌纳海之衙庭。[1]

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