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到

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之一
慎到,尊称慎子,具体生卒年不详[a],战国中期出生于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稍早于孟子。法家中有“法、术、势”三派,慎到是“重势”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稷下学宫中最具有影响的学者之一。[1][2][3]
慎到早年可能与由孔子的弟子子夏所创立的西河学派有关,后来到齐国稷下学宫,成为不参与国家管理而议论朝政的稷下先生,专事讲学,负有盛名,受到齐宜王的礼遇。齐湣王末年,稷下先生纷纷离开学宫,慎到也是其中之一。在离开学宫以后慎到的去向不明,有终老齐国,入韩为大夫等诸说。[4][5][6]
慎到的代表著作为《慎子》一书,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中,共四十二篇,已佚,今仅存残本七篇,除此以外其思想还散见于《庄子·天下》《荀子》《韩非子》等。慎到在法家思想的发展中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对以往的法家理论进行了整理,同时提出了新的理论,为法家的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的阶段。慎到虽一生没有机会去实现其政治主张,但其思想却直接影响了韩非秦始皇,乃至中国历史后来的发展,是一个具有丰富研究价值的思想家。[5][4]

生平

同名考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