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

晚清重要统治者
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叶赫那拉氏,也被称为“慈禧”“西太后”“老佛爷”。她是同治皇帝的亲生母亲,同时也是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人物,掌管晚清政权近半个世纪。而“慈禧”这个称号是叶赫那拉氏的徽号。[2]
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慈禧入宫,咸丰帝赐号兰贵人,次年晋封懿嫔。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慈禧生皇子爱新觉罗·载淳,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爱新觉罗·载淳即位,历史称为“同治皇帝”。慈禧与慈安皇后两宫并尊为太后。[3][4]
同治皇帝即位不久,咸丰皇帝留下的辅政大臣和慈禧发生了严重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慈禧联合慈安恭亲王奕䜣一起发动辛酉政变。最终,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同时兴起的洋务运动,使近代工商业获得初步发展。史称同治中兴[5]执政初期,整顿吏治,重用汉臣,获取列强支持,先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等起义,使清王朝获得暂时的稳定。同治十四年(公元1875年),同治帝崩逝,慈禧太后过继咸丰帝的侄子载湉,并让他登基,并且和慈安再度垂帘听政。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慈禧开始独掌大权。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为了安抚满洲贵族的愤怒,慈禧发动戊戌政变,软禁光绪帝,并第三次垂帘听政。此外,她还利用义和团运动,向西方各国宣战,引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两宫回銮后,相继实行清末新政、预备立宪,企图挽救王朝危机,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光绪帝去世,慈禧选择溥仪为皇帝。同年,慈禧太后离世,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简称“孝钦显皇后”,葬于菩陀峪定东陵[1][4][6]
慈禧太后掌权期间,不仅严厉处罚贪官污吏,并大肆重用汉臣,还支持洋务运动。此外,她还镇压戊戌变法运动,并在晚年推行新政。[4]当时的大臣恽宝惠曾说,“慈禧太后之为人,阴鸷而多智谋,对满汉大臣能恩威并用,权不旁落,绝非一般妇女所能及。”[4][7]

生平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