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

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
[jiǎn](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又号处默、宜宦,晚年自号啬翁,小名长泰,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近代实业家、教育家、改革家,立宪派首脑人物。[1][4]
清咸丰三年五月二十五日(1853年7月1日),张謇出生于江苏省海门常乐镇,张謇自幼聪慧,先后受教于邱畏之、宋效祁等人。同治七年(1868年),张謇“冒籍”考中秀才后得到通州(今南通知州孙云锦的赏识,后经孙云锦推荐而担任淮军将领吴长庆幕僚。吴长庆病故后,张謇回乡准备应试并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高中状元,被授为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张謇受张之洞委派开始创办南通大生纱厂,甲午战败之后决心投身兴办实业和教育。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起,张謇又兴办各种文教事业,他创办的重要企业包括大生第二、第三、第八纱厂和广生榨油公司,复兴面粉公司,资生铁治公司,大达轮船公司,以及通海大有晋、大豫、大[lài]、大丰、华成等盐垦公司、淮海实业银行宣统元年(1909年)张謇出任江苏咨议局议长,成为国内立宪派领袖。辛亥革命后,张謇被南京临时政府任为实业总长,不久后辞职;与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章太炎等人成立统一党,拥护袁世凯。民国二年(1913年)张謇应袁世凯邀请担任北洋政府农林工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此间他兴办实业的抱负得以施展。民国四年(1915年)袁世凯密谋推行帝制,张謇愤然辞职,回乡继续文教、实业建设,晚年张謇一直周旋于各路军阀之间,出任扬州运河督办等闲职。民国十五年(1926年)8月24日,张謇在南通病逝,享年73岁,著有《张季子九录》《柳西草堂日记》和《啬翁自订年谱》等。[1][2][3]
张謇是中国历史上状元下海的第一人,对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乃至中国近代史的影响较为深远,一系列实业、教育、社会公益和市政设施的兴办推动了社会大众的现代化意识发展。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评价:“张季直先生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多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5][6][7][8]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