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

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汉族,籍贯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16][4][17]
1920年,张学良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之后,张学良拒绝日本人的拉拢,毅然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被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1929年7月,张学良开始着手收回中东铁路,同年8月中东路事件爆发,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军败给苏军,张学良被迫恢复苏联在中东铁路的特权。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张学良令东北军入关,武装调停中原大战,避免了新的军阀混战,由此登上了政治生涯的巅峰。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执行蒋介石不抵抗命令,受到全国舆论谴责。12月任国民党北平绥靖主任。1935年10月,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务。面对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下,曾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但都遭到拒绝。[1][8][7][18][19][20][21]
1936年12月12日,发动西安事变。事变发生以后,中国共产党坚决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事变,并派周恩来等为代表到西安帮助张学良、杨虎城正确解决事变。经过多方努力,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枢纽。它粉碎了亲日派和日本帝国主义的阴谋,促进了中共中央逼蒋抗日方针的实现。从此,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初步实现,为在抗日前提下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创造了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送蒋介石返回南京,即被扣留、判刑,先后被囚禁于浙、赣、湘、黔等地,1946年被押送台湾继续监禁,1994年移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逝世,享年101岁。[1][22][23]此外,张学良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有关西安事变的一次次纪念活动,一次次重要讲话,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于西安事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肯定性评价,对于张学良所起的历史作用的高度赞赏。中共评价张学良为“千古功臣”“民族英雄”。自由之后的张学良,不管是在个人的采访中,还是在后来的口述史中,反复强调自己以发动西安事变为豪,这一切都来源于他的民族大义,他在自述中说道:为实现国家的统一,把中国建成一个不受外界欺辱的强国,这是他一生的追求。[25][26]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