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奚若

新中国的第二任教育部长
张奚若(1889年-1973年7月18日),字熙若,号耘,自号耘斋,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人,中国政治学家,无党派人士。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919年获得政治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国际出版品交换局局长、大学院高等教育处处长、中央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教授,以及联大、清华政治学系主任。[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奚若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教育部部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等职务。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他提议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2] 张奚若一生著述不多,主要著作有《主权论》、《社约论考》等,并发表过《社约论考》《法国人权宣言的来源问题》《卢梭与人权》《自然法则之演进》《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等论文。他去世后,整理辑成的《张奚若文集》于1989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89年10月,张奚若出生在陕西朝邑县(今陕西大荔县朝邑镇)南乡仓西村。张家当年在朝邑县城开了间中药铺,其父还当过朝邑县商会的会长。
张奚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