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指对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即汉语作为外语或第二语言的教学。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外汉语教学日益发展。1978年以后确立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教学理论、教学体制、教学法研究、教材编写、水平测试和师资培养等方面,为建构合乎中国文化国情和汉语言文字特点的对外汉语教学体系而不断作出努力和不断取得成果,正在成为一种具有显著国际性的语言教学。

介绍

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是一种外语教学。它的任务是训练、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对以汉语教学、研究和翻译为终身专业的学生则要求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多半是成年人。
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由来已久,肇始于汉代,大兴于唐代。当时外国留学生、学问僧在国学肄业或在寺院习经法者多达数千。西起安息、天竺,东至高丽日本都有来学汉语文的。他们学习或以经商、传教为目的,着重口语,或以研究汉学为目的,着重书面语。明末金尼阁的《西儒耳目资》和清末威妥玛的《语言自迩集》可算当时影响较广的、有代表性的汉语教材。
中国把汉语作为外语在大学讲授是从1950年开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5个东欧派来了第一批留学生。教育部为此在清华大学设立了东欧留学生汉语专修班。学生在专修班进行1~2年语言训练,然后转入其他大学学习文学、历史等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