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岛咏士

日本书法家
宫岛咏士(1867-1943),日本书法家,名吉美,号[]斋,通称大八,又称宫岛大八,日本米[](即“米泽”)市人。父宫岛吉久(又名宫岛诚一郎,字栗香)为米泽藩士。明治初结成兴亚会,为贵族院议员终。1884年,宫岛咏士在东京外国语学校中国语科毕业。1887年赴清,师从保定莲池书院院长张裕钊。随至武昌西安,张裕钊为曾国藩高足,以北碑书法闻世。宫岛咏士学得精义,1894年回日本,开中国语塾归咏舍,后改善邻书院。以院长终。曾为东京大学、东京外国语学校讲师。

从师经历

1887年,宫岛咏士之父宫岛诚一郎,笃学工诗,因与张裕钊友善,命19岁的宫岛咏士到中国保定莲池书院从张裕钊学习。当时中日两国在朝鲜问题上关系紧张,因此张裕钊最初并不太愿意接受这名东洋学生,就回答说学额已满,须等来年正月方能人学,而本人因年纪老迈,又兼书院事务繁多,而且每日都须授课,只能给大八指点书中的疑难和批点诗文;如果大八急于入学,府中另有许多良师,可以代为转托。宫岛大八表示,他此次来就是因为慕张先生之名,专为从教于张先生的门下。张裕钊被这个日本青年的好学精神所打动,就答应收他为徒。此事经过请示总督,得到李鸿章的批准。宫岛大八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于农历六月三日行拜师礼,正式在莲池书院人学。为了便于与中国学生交往和表达自己向学之心,他还穿起中国服装,在脑后梳了发辫。
宫岛咏士《犬养公之碑》
1888年9月,李鸿章为了安排张佩纶来莲池书院当院长(当时张佩纶因福建水师和马尾船厂被法国舰队毁灭一事被革职充军,期满回京),有意让张裕钊返鄂另就。张裕钊愤而离去。张裕钊回到武昌,任江汉书院院长,中间有一段短时间兼掌经心书院。后因湖广总督张之洞待他礼貌不周,张裕钊以他[juàn]介的个性不能随时俯仰,在武昌仅两年又改就襄阳鹿门书院。不久,又西入关中,在他儿子的官所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