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

春秋时期军事家、政治家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1]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东营市广饶县)人(一说山东省惠民县人,又说山东省淄博市人)。[2]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1]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3]
孙武先祖为陈国王族,因陈国内乱而投奔齐国,为齐国贵族家族。公元前532年(周景王十三年),齐国爆发内乱,孙武对齐国内部卿大夫之间无休止的矛盾斗争心生反感,又对齐国的局势感到失望,因而离开齐国前往吴国,潜心研究兵法,著称兵法十三篇。后与伍子胥结识,于公元前512年被伍子胥引荐给吴王,因兵法而受到吴王的赏识,被任命为吴将。孙武任吴将后,指挥吴军在吴楚之战中大胜,为吴国的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4]后孙武退职隐居,约于公元前470年在吴国逝世(一说为吴王所杀)。 [5]
孙武及其军事思想影响深远,其所著《孙子兵法》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军事学著作,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甚至蜚声海外,在世界军事史上亦有着极高的地位。[6]

家族起源

孙武出身齐国公卿之家,祖父为孙书,父亲为孙凭[7][8]关于孙武的家族起源,史学界目前尚无定论,有田氏说和孙氏说两种说法。[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