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多慈

中国女画家
孙多慈(1913年~1975年),原名孙韵君,1913年4月12日出生,安徽寿县人,著名画家,师承中国现当代著名画家徐悲鸿[2][1]
孙多慈1913年出身于安徽寿县书香名门之家,她的祖父是清末重臣,父亲曾参加晚清民主革命,为一代名士。孙多慈十七岁时毕业于安庆女中,自幼酷爱丹青。其1930年先考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未被录取,于是到中央大学美术系作旁听生,并结识徐悲鸿。1931年夏天,孙多慈以图画满分的优异成绩被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录取,正式成为徐悲鸿的学生。1935年孙多慈毕业于中大[a][1]。1936年毕业不久,中华书局就为其出版了第一本画集——《孙多慈素描集》。孙多慈自中大毕业后,在中学教书,[2]1940年与国民党委员许绍棣结婚。1947年,孙多慈在上海市举行画展。[2]1949年新中国成立,孙多慈随许绍棣去了台湾,到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任教,后任院长,并于1957年获台湾“教育部”美术类金像奖,受到极高的评价。1953年徐悲鸿去世,孙多慈悲伤之余,绘制了画作《春去》。1975年孙多慈患乳腺癌,曾三次飞往美国手术,仍无效,当年病逝于美国洛杉矶[3][5]
孙多慈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女画家,与潘玉良齐名。但潘玉良专攻西画,孙多慈则和他的老师徐悲鸿一样中西兼修,在两种绘画领域都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孙多慈主要艺术作品有《玄武湖春晓》《孙多慈素描集》;1930年素描《瓶汲》、油画《泰国公主》及《石子工》;1934年作品《狮》;1961年《孙多慈自画像》《天问》《沉思者》《农作》《妹妹》等。[5]
历史学家李则纲评价孙多慈的作品说:“孙君的作品,表态的抒写,具肃穆壮丽之长;动态的描绘,擅深纯温雅之美。于而已敷外,尤其有一种耐人情志的天才。”[6]美学大师宗白华称赞她:“天资敏悟,好学不倦,是真能以艺术为生命为灵魂者。”[7]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