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

赋存于地表内的淡水
地下水(Ground water[2])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1],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4]约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30.1%、液态淡水总量的99%。[5][6]
地下水一般为无色、透明、无臭、无味的液体,即常规意义上的淡水(即H2O)[7],根据形成原因分为渗入水、凝结水、沉积水、原生水[8]、薄膜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7]。地下水资源具有流动性、稳定性、可恢复性、规律复杂性的特点[3],一般通过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地表水渗入补给、水汽凝结补给和人工补给等方式进行循环[3]
地下水分布很广,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工程活动的关系也很密切,是饮用、灌溉和工业供水的重要水源之一,是宝贵的天然资源,[7]但是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含水层、农田破坏、平原河道干涸以及地面沉降等危害[9]。同时,因为天然、人为的地下水污染有着隐蔽、不可逆转的特点,与地表水相比,地下水污染危害更加深远,治理经济成本更高,治理技术难度更大,治理时间周期更长。[10]采取相应的开采规划和污染防治的措施迫在眉睫。[3]

定义

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指赋存于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在国家标准《水文地质术语》(CB/T14157-1993)中,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表以下的各种形式的重力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