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酸钠

钠离子与谷氨酸根离子形成的盐
谷氨酸钠(英文名称:Monosodium glutamate)又称[]酸钠、谷氨酸一钠,俗称味精,学名为α-氨基戊二酸—钠,是一种由钠离子与谷氨酸根离子形成的盐。化学式为C5H8NNaO4,摩尔质量为169.11g/mol,密度为1.635g/cm3。谷氨酸钠具有三种光学异构体,分别为L型、D型和DL型,其中只有L-谷氨酸钠具有鲜味,故又称L-谷氨酸钠为味精。[1][2][3][4][5][6][7]
谷氨酸钠为无色至白色的柱状结晶或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味,微有甜味或咸味,有特有的鲜味。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醇乙醚。可以与酸、碱发生反应;在水溶液中长时间加热,可部分脱水,生成焦谷氨酸钠,它在酸或碱的作用下仍可水解成谷氨酸钠或谷氨酸。谷氨酸钠的制备方法有水解提取法、化学合成法和发酵法。[1][2][3][5][6][8][9][10][11][12]
谷氨酸钠在食品领域可以用于烹调食品和食品调味,能增进食品的鲜味和香味。当肝功能严重损害时,谷氨酸钠静脉滴注后,可减轻肝昏迷症状。谷氨酸钠还参与脑蛋白代谢和糖代谢,促进氧化过程,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用于血氨过多所致的肝性脑病、肝昏迷及其他精神症状。[10][13][12][14]

相关历史

1866年,德国的立好生从小麦面筋硫酸分解物的酸性氨基酸中最先单离出谷氨酸。1872年,Dittmer推出谷氨酸的结构。1890年,乌尔夫利用4-[tóng]戊酸合成消旋谷氨酸。1908年,日本东大教授池田菊苗从呈味成分的海带煮出汁提取到谷氨酸钠,创造了新的人工调味料,获得专利。1923年吴蕴初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国产味精厂——“天厨味精”厂。[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