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

清代医学家
叶天士(1666年/1667年-1745年/1746年),名桂,字天士,号香岩(一说字香岩,号天行),以字行[3],别号南阳先生,晚号上津老人,江苏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清代医学家。[1]
叶天士出身于医学世家,其祖父叶时、父亲叶朝采都是当地名医。他自幼受家庭熏陶,广泛阅读医书。十四岁时父亲去世,放弃科举,跟随父亲的门人朱氏学医,后又多处访师,从十二岁到十八岁期间,先后拜师十七位。不满三十岁,就已名满天下,他诊治水平极高,其治病案例在各种杂史小说中广为流传。乾隆十年(1745年)(一说乾隆十一年(1746年)),叶天士逝世,临终前留下遗言,嘱托其子孙不要轻易从事医事。[1][4]
叶天士是温病学奠基人,他让温病学从病因病机到辩证施治方面有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使温病学成为在治疗外感病方面的一门与伤寒并列的专门学说,对中国医学的发展具有十分巨大的影响。[4]同时他在杂病诊治方面也颇有心得,他创立了“养胃阴说”“阳化内风说”“调补奇经八脉说”“久病入络说”等杂病学说,提出许多创新性意见和疗法药方,许多处方成为广传后世的效验名方。[5]叶天士存世著作多为其后人、弟子整理其遗稿、遗案所得,如《温热论》《幼科要略》 等,有一部分著述的著作权存疑,不排除为叶天士所著,如《叶氏医案》《眉寿堂方案选存》等,另有部分托名为叶天士所作的伪作,如《本草经解要》《景岳全书发挥》等。[6]

人物生平

叶天士生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一说康熙五年)[1],其祖父叶紫帆、父亲叶阳生俱为当地医药名家。出生于医药世家的叶天士从小便并受家学熏陶,叶天士幼年时,其父便极其重视对他的医学培养,据《叶香岩传》中记载,叶天士幼年时白天学习经书,晚上便随父学习医术。且叶天士天性聪颖并热爱医学,因此年少的叶天士便已通读《内经》《难经》以及唐宋各家中医著作,为其日后的医学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