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

1894年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日本日清[zhàn]争、国际通称First 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战争),指在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期间,中日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1]
日本明治维新后,展开了一系列对朝鲜和中国的侵略行动。在清政府协助朝鲜平定东学党起义的过程中,日本出兵朝鲜,突袭清政府的北洋海军,引发甲午战争。日本分水陆两方向中国进军,陆军先后占领了平壤辽东半岛,将战火引至中国境内;日本海军在黄海海战中重创北洋水师,后与陆军配合在威海卫将其全歼。[3]
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中国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6]给日本、赔款白银2亿两、开放商埠、不逮捕日本军队服务者、赋予日本领事权等。虽然在三国干涉下,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从此成为日本殖民地,直到二战结束。[7][8]
甲午战争对中日双方都影响深远。对中国来说,加深了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戊戌变法由此开始酝酿。日本方面,中国的巨额赔款和殖民地的财富被用来扩军备战,发展钢铁、通讯等基础产业,使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军国主义恶性膨胀,军部地位上升,开始左右政治,为日本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了种子;日本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并取代中国的地位成为东亚强国,同时还获得了更多国际力量的支持。[9][10]

历史背景